WAP手机版 RSS订阅 加入收藏  设为首页
李哥庄新闻网欢迎您的到来!打造李哥庄人自己的网络平台!
一起搜房http://www.yiqisoufang.com餐饮类家居类娱乐类免费展示
制帽类科技类财经类体验:全站文字广告免费体验:全站广告免费
期待加入虚位以待体验:全站广告免费体验:全站文字广告免费体验:全站文字广告免费
本站的文字或图片广告位均为免费宣传位,非本站官方链接如有交易请谨慎,有意免费挂广告的用户,可以联系 李哥庄新闻网QQ:1741910123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
书画名家
当前位置:首页 > 文化艺术 > 书画名家

青岛书画家宋文京的中国梦写意人生

时间:2014/12/14 20:30:10  作者:网络  来源:网络转载  查看:3102  评论:0
内容摘要:宋文京是青岛的一位书画家,他喜欢读书,也喜欢藏书,家里的书有四、五万册,搬家的时候光书就整整拉了一辆大货车。他经历丰富,从事过十多种职业——当过建筑工人,做过大学老师和书评刊物的主编,但是40岁之后,他开始为生命做"减法",一心一意写字、作画,从事一些公益活动...

宋文京是青岛的一位书画家,他喜欢读书,也喜欢藏书,家里的书有四、五万册,搬家的时候光书就整整拉了一辆大货车。他经历丰富,从事过十多种职业——当过建筑工人,做过大学老师和书评刊物的主编,但是40岁之后,他开始为生命做"减法",一心一意写字、作画,从事一些公益活动。

  本期节目,带您走近青岛书画家宋文京,领略他在书画里的写意人生。

  1964年,宋文京出生于西安,后来回到老家河南博爱县,在这里他度过了快乐的少年时光。六、七十年代,虽然物质生活比较贫乏,但是徜徉在乡村田野之间,手捧一本好不容易借来的书,坐在大树下面,沉浸在知识的海洋里,仍然是宋文京常常回忆起的美丽画卷:

  “正因为没有什么书看,对书的渴望比较多一些。特别愿意读书,从邻居家借书、从同学家借书,借完再还给人家。到后来特别愿意买书,以后就成为一个和书有关系的人。也写书、也教书、也藏书、也评书,甚至中间还卖过书。”

  1980年参加高考,宋文京出师不利,没考上大学,随后就在建筑工地当起了工人。第二年,宋文京复读时从理科改考文科,比较轻松的考上了郑州大学中文系。

  上大学前,宋文京就有意识地藏书了,他收藏的第一本书是《红与黑》,是一个同学送的。在郑州大学上学的那段时光,是宋文京读书的黄金时期。上世纪80年代能看到的书就慢慢多了起来,东方的、西方的、南美的,纪实的、言情的、甚至包括武侠小说。宋文京打了一个很好的比喻,如同一个孩子跑进了糖果店。当时1981年版的《鲁迅全集》,一套16本,35元,那会儿,他刚刚上大学。每月的助学金有九元钱,攒了三个多月,加上自己勤工俭学挣来的一点钱,才买下了它。

  宋文京回忆说,那是全民文学的时代。1984年去北京进修,看到北京的女青年下班,自行车篮筐里放着西红柿,上面放着李泽厚的书--《美的历程》;连公交车上的中学生的书包里,都有一本海德格尔的《存在与时间》:

  “就是夜以继日,用了好多词,攻关、攀登、渴望,完全是一种读书的热潮、思考的热潮。”

  大学的时光比较宽裕,宋文京读书、写字、篆刻、办学报,忙得不亦乐乎:

  “我们那个宿舍,我开始刻章以后,每个人都刻章。所以一到中午都不睡午觉,刻完了再磨,磨完了再刻。到处都是盖的那个戳,能听到刻刀在石头上吱吱的声音。”

  宋文京博览群书,阅读面宽,兴趣广泛,阅读的书目也是包罗万象,美术、书法、艺术评论、古文字研究、诗歌、小说、哲学等等。在办公室里的书架上,从人文、艺术到哲学、科学,从村上春树到王小波,从黑格尔、李泽厚的美学理论到女明星的画册、传记,甚至是80后的新新人类爱不释手的韩寒、张悦然,在这里都能找到。

  不仅如此,他还专门拿出家中的两间屋子用来藏书,曾被评为山东省十大书香家庭。宋文京到底有多少书呢?他说至少四五万册吧,不过具体数字自己也不清楚。他家的书架根本装不下,只好放在楼顶和地下室,但也是满满的。

    

  由于家里的藏书过多,宋文京的妻子甚至有点担心楼板会不会被书压塌,后来她还请来青岛理工大学的专家看,听专家说只要放在墙边,尚且无妨。

  读书之于宋文京来说,是精神的享受。书籍对于他来说,也是生活的必需品:

  “这就类似于你到酒店去看菜谱上有很多菜,但你喜欢吃的就那几样,你不知道这世界上有多少种新鲜事,但是你可以通过书知道。但是你也要知道,虽然开卷有益,你的肚子有多大,消化有多少。就类似于庄子说的,虽然海很大,但你要是喝水,就是一肚子就够了。我们面对书海,你还是要选择一些基础性的,真正的、文化含量、文明含量的学术思想书,这些书一定要读一读。比方说你没读过《论语》吧,没读过老子的《道德经》吧,没读过《红楼梦》吧,这些书是要看看的。西方的黑格尔、康德,如果你觉得实在是深奥难懂,但是像柏拉图的《对话录》,有些随笔,卢梭的书是很容易看懂的,什么叫经典?经典就是人人都知道但是都没读过的就叫经典。”

  在2000年,宋文京受朋友的邀请,到北京担任《中华图书报――书评周刊》的主编,一做就是四年。在北京这个充满浓郁文化氛围的城市,宋文京读书、评书,并经常参加各种文化活动,进一步开阔了眼界。

  阅读使人充实,写作才见精神。宋文京在每一期的《书评周刊》上都执笔一篇《编辑告白》。他那些有关书籍的综述、评论,都是诸多爱书者争睹的对象。如果说文字是人类文明一次进步的行走,那书法就是一场华丽的舞蹈,国画则是用抽象的笔墨表达作者审美感受和精神世界的交响乐。宋文京喜欢在书法、绘画与评论三重角色中自如转换。

  如今的宋文京,担任青岛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、青岛画院理论研究部主任、青岛市美学学会副会长、市政协委员等职务。尽管事务繁忙,但是宋文京依然最喜欢走到市民中间去。他的讲座一个很大的特点,就是能把很深奥的东西用浅显的语言讲出来,并且讲得轻松诙谐。讲课内容涉及管理、励志,鉴赏、美学、宗教等各个方面,讲坛遍布机关、部队、企业、学校,甚至模特走秀的T台、足球队的赛场:

  “一个艺术家也不是说生活在真空里的,他也要做一些服务性的工作,让大家欣赏你的艺术,在听你课的同时起码是吸取了正能量。”

  这些年,宋文京已经把自己的身心深深融入所在的城市,在许多公益性活动里,扮演了参与者、倡导者的角色。08年汶川大地震,他七、八次参与书画义卖活动,共捐献书画作品十几幅,拍卖4万多元,创作了抗震救灾歌词《此刻我就是你》,由作曲家谱曲,在青岛广泛传唱:

  “我觉得做这些,'给'总比'拿'愉快,'施者'总比'受者'有福。哪怕凭一己之力,帮助哪怕很少的人,也比你在那儿喊空话、不做实际行动好。甚至有时候在参与的过程中发现受骗了,但是在下一次我还是选择相信。”

  如今的宋文京,为生命做减法,过着悠闲舒适的生活,一心一意写字、作画、写评论。两个女儿也都读大学三年级了,一个在中央美院,一个在复旦大学。

  “老吾老以及人之老,幼吾幼以及人之幼”。由此引申到如今的教育,宋文京希望能够更多的引入国学的内容,包括古文,包括书法。让几千年积淀起来的中华文明,引导人们更好的追求并身体力行“真、善、美”,更好地支撑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,是宋文京的一个“中国梦”:

  “我的‘中国梦’呢,就是希望中国的传统文化能够得到发扬光大,希望'中国式的过马路'这种不良的东西更少一点,这些更有利于传统优秀文化的回归。传统文化里也有糟粕的东西,所以优秀文化的弘扬,我们从里头吸取更多的营养,真正符合我们过去的一种说法,叫‘文明古国、礼仪之邦’。”


标签:书画家 博爱县 青岛 河南 西安 
出处:李哥庄新闻网

网址:http://www.lgznews.com

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和网址


关于文章版权的说明:

1、本站文章大部分为转载自相关网站,本站在转载前均尽力与版权所有者或原作者进行联系,以获得转载发布权限。但部分内容因联系不上,不能一一与作者或相关刊发机构告知,因此本站在底部有相关版权的解释和说明。

2、所有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或最初刊发机构所有,因部分转载文章无法联系和查清楚原作者,本站以“秩名”代替,望有知情者留言告知我们。

3、本站为公益性网站,不会将任何非版权作品,用于任何商业用途。

4、若有作者、其他版权所有人发现本站文章有侵权之处,请立即根据网站底部的联系方式告诉我们,或者在文章后面留言,我们会第一时间进行改正,并表示抱歉。


免责声明:李哥庄新闻网所载本文章仅作参考和交流,所有涉及投资、理财、交友、交易等信息,本网不保证均为真实可靠,并不构成投资建议,若据本文章操作,所有后果读者自负,李哥庄新闻网概不负任何责任。

纠错QQ:1741910123
      QQ交流群:384453252

上一篇:没有了
下一篇:著名书画家宋文京:学养为基 画造高境
相关评论

值班编辑QQ:1741910123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投诉纠错QQ:19012641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李哥庄新闻网QQ交流群:384453252

24小时新闻热线:4000006517 本站除注明原创外,均来自网络,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值班编辑QQ1741910123,第一时间内删除。

鲁公网安备 37028102001427号

 

鲁ICP备12010388号

鲁公网安备 37028102001427号